膏滋历史悠久。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中载有 2 张膏滋;《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书中记载膏剂 30 余方;之后的《武威汉简》中有“治百病膏药方”和“治千金膏药方”等也是可用于内服的膏滋
早期的内服膏剂又常称为“煎”称为“膏”或“煎”的内服方,主要用来治病而不是滋补,到了六朝隋唐时期的《小品方》、《外台秘要》等文献中才见到一些滋润补益类膏滋。人们在临床上逐渐认识到,滋补类方药制作成膏剂服用有一定的优越性,以后用于滋补的膏剂方就逐渐多了起来。
·宋代
宋朝时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滋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的栝蒌根膏,此时膏滋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膏滋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明朝膏滋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 , 流传至今的著名膏滋有洪基 《摄生总要》的“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的“茯苓膏”以及张景岳《景岳全书》的“两仪膏”等。
·清代
清代膏滋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 ,包括慈禧、光绪用膏滋,代表有延年益寿膏、菊花延龄膏、保元固本膏、资生健脾膏等。晚清时膏滋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的《膏滋》中,膏滋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 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的影响较大。
·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膏滋的研制及运用得到较大的发展,膏滋的数量迅猛增加,膏滋的临床运用范畴进一步扩大,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 各科。
膏滋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它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疾病和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的处方,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的药物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经过精细加工,最终能成为上品膏滋。
·当代
而要论起膏滋传世中的佼佼者就不得不提以养生立店闻名的北京鹤年堂了。北京鹤年堂,创立于1405年 (明·永乐三年),是历史悠久的中华老字号。被北京老字号协会授予“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的荣誉称号。2008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
为了传承膏滋的养生美丽,也为让膏滋与时代接轨,继续造福民众,鹤有方以传承600余年非遗膏方熬制技艺为基础,融合现代技术,由鹤年堂出品,推出膏滋新品类-鹤有方人参黄精小块膏,可以嚼的膏滋,让养生更便捷。
鹤有方,作为中国小块膏的开创者,以“科学吃膏,健康国人”为使命,坚守“匠人匠心 正直立本 重诺感恩”的价值观,许下“新一代健康膏滋领导者”的愿景。秉承鹤年堂“调元气、养太和”的核心理念,坚持选用道地药材,匠心熬膏。并创新研发出更适合现代生活节奏的滋补小块膏,男女老少皆可食用,是一份传播健康的事业,也是一场未来的财富风口,成为鹤有方联合创始人,让膏滋与时代接轨,让财富与健康并行,引领当代膏方文化便捷养生新潮流。
▲文章部分文字或图片摘自网络,因无法确定来源故未能署名及引用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江苏鹤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