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有方中医养生知识之《药食同源》
唐代《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应了“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理论自古有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药食同源”中医养生之道逐渐深入人心,被作为防病疗疾的一种养生理念,运用到养生食品行列中。药食同源,顾名思义,是指许多食物亦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
唐代《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应了“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理论自古有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药食同源”中医养生之道逐渐深入人心,被作为防病疗疾的一种养生理念,运用到养生食品行列中。药食同源,顾名思义,是指许多食物亦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药食的作用有趋向于某一脏腑功能系统,对这一系统有较特殊或选择性的作用。中医学把这称为归经。酸味药食入肝经,比如金桔、山楂;苦味入心经如黄莲、莲心;甘味入脾经,如大枣、山药;辛入肺,比如生姜、薄荷、陈皮;咸入肾经,如海参、生蚝等。但这仅...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种特质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质来描述。我们每个生命体中都包含有这五种特质,只是每种特质的数量不同而已。由于不同数量的五种特质排列组合是无限多的,因而形成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体质类型。中医根据...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意为人体正气充盈,护外功能正常,致病邪气就不容易侵害人体,疾病也就无从发生。所谓“正气”,在中医理论中泛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抗病康复能力。正气的抗邪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节适应。正气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正气旺盛,人体就能适应内外环境的...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阳春三月,草木发芽,万物复苏,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人刚刚从寒冷的冬季中苏醒过来,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日益频繁,对食物和运动的需要增多。这样,主要负责食物...
西医说亚健康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即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呈现活力降低、与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继续发展为疾病,但如果得到有效干预,机体可以重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称之...
中药膏方和汤药都是中医领域常见的疗法,在古代膏方是制作工艺复杂、材料非常名贵,一般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有钱享用,而普通人更多是抓药熬汤喝。膏方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等工序制成的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中药汤药通常是指将中草药进行煎煮等程序,将煎煮的汤汁、药汁混匀;两者除了在制作方法不同之外,在口感、疗效作用、...
四季轮转有周期,人的衰老也是有周期。这个周期在很早之前就被中医肯定,《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即女子的生理状况每隔七年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人们...
肾——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具有封藏、贮存精气的作用。肾所藏之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与生俱来、禀受于父母)必须有后天之精(源于水谷而化生于脾胃,能充养先天之)的滋养,才能得到不断地充实,后天之精必须有先天之精气的蒸化才能产生...